袁隆平水稻博物馆说说【精选100句】

个性网名 心情说说 更新时间:2023-02-09 15:20:47

一、袁隆平水稻博物馆说说

1、三亚的天空总是格外蓝,就像是画师不小心泼了蓝色的墨水一般,将整个天空浸染,除了几朵成群结队的刷存在感,几乎瞧不见第三种色彩。公园内椰树成林,但却无法将三亚的热情阻挡,花草树木在太阳的照射下,肆意生长,尽情展现生命力量。沿着蜿蜒的小道前行,路边的小石墩格外引人注目,一只破壳而出的恐龙活灵活现,无一不在向游人诠释公园的另一特色。

2、博物馆展陈面积约6000平方米,分为陈列、库藏、公共服务、技术与行政管理等5个功能区。其中陈列区包括《稻米香万年——中国水稻历史文化陈列》、《奇异的旅程——水稻的一生陈列》和《梦想成真——袁隆平与杂交水稻陈列》3大基本展厅和1个临时展厅,700多件展品展示农耕文化。

3、2010年3月12日,袁隆平表示支持政府关于转基因作物研发的决策。为了消除公众对转基因抗虫稻米性顾虑的问题,袁隆平表示,愿意作为第一个志愿者来吃。

4、袁隆平已经离开我们了,但是他留下的杂交水稻会一直在大家心中,而且杂交水稻的研究工作并不会停止,相信在专业科研人员的培养下,杂交水稻肯定能收获更高的量产。

5、同志故居纪念馆:《厚德载物—文物陈列展览》

6、驻足田埂上,只见梯田自上而下,错落有致。风起时,稻浪摇曳,将手捧谷穗的“袁院士”掩映在一片金色中。

7、晚安,与邮电有关的人们

8、我成功的秘诀:知识、汗水、灵感、机遇。

9、一双明锐的眼睛似托翁般深邃,捕捉到一颗独特的水稻,不经意的发现使之恍然大悟,水稻可经杂交而得优良的新品种,于是那奇妙似魔术师般的双手塑造了籼型杂交水稻,造福于全人类,有力的将人类从饥饿之中解救出来。他是一位可敬可爱的聪慧老人,他是一位淡泊名利的老人,不为功利,而只为全人类的幸福生活艰辛工作,他就是我们的,也是全人类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10、他出生在1930年,那正是中国动荡不安的年代,我不禁想起,能为出生的婴儿留下脚印模的家庭肯定是不一般的家庭。博物馆对袁隆平的父母也有介绍,他们都是知识分子,不仅研修儒家文化,诵读诗书礼仪,又学习西方文化,为家族添加了浓郁书香,这给袁隆平的成长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11、直到现在,严教授也经常在课堂上把水稻博物馆的策划和设计作为教学案例,也会和同学们分享项目过程中和袁院士合作的点点滴滴。

12、在展馆里,你不仅能细细品味水稻生长的历史;还能看到石斧、石犁、曲辕犁、蓑衣等琳琅满目的实物展,一秒唤醒农耕记忆。

13、世人都只看到他的成就,而我们更应该学习的是他的精神。

14、很多事情说说容易,做到太难。

15、地址:星城社区服务大楼三楼

16、一键参观袁隆平水稻博物馆

17、后走进了“梦想成真”这个展厅。

18、袁隆平院士已经91岁,所有中国人都无比牵挂他的健康。

19、袁隆平爷爷,平凡世界里的不平凡。

20、实践任务圆满完成,大家争相与袁爷爷雕像进行合影,记录下值得铭记的此刻,为此次社会实践留下的结果。

二、袁隆平水稻博物馆作文

1、2013年,袁隆平说:对转基因食品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对转基因技术不能“一棒子打死”,生物技术是解决粮食的重要出路。他主张,不要轻易地肯定或否定,也不要猜测和推论,要用事实说话。

2、沉浸式体验让科普活起来

3、声光电的展陈方式让我们流连忘返,各种互动型知识游戏让我们乐此不疲,一整面的稻种子让我们震撼不已。

4、700余件展品展现耕耘之美

5、或者复制下面链接到网页浏览器观看

6、袁隆平以这棵苗为种建了试验秧田,但在即将成熟之际却遭同事嫉妒,秧苗被人偷偷被拔光,7年的努力毁于一旦。

7、袁隆平有终身学习意识,所以才能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更好地运用他的专业知识去帮助世界解决粮食问题,而我们青年人也应在向大师致敬的同时,树立终身学习意识,让青春更绚烂,让人生更精彩!

8、本资料仅供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作于商业用途,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9、一颗颗小稻米承载着农耕社会的绚丽文明。艾思堡幼儿园的小狮子们走进大型水稻博物馆开启了隆平小镇水稻博物馆探秘之旅,零距离了解水稻的“前世今生”、见识农民伯伯种植的艰辛……感受到了一场的别样的农耕文化体验之旅。

10、对于一个几千年未曾真正解决吃饭问题的大国,这是一个多么巨大而深远的贡献!他先后获得了国内国际多项大奖,身兼数十个学术和社会职务。浩瀚宇宙中,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闪烁翱翔;风云市场上,以他名字上市的股票亮丽登场。

11、地址:黄兴镇佳辉丽景鑫城党建服务站二楼

12、主要分为陈列区、库藏区、公共服务区、技术与行政管理空间等5个功能区。陈列区包括中国水稻历史文化、水稻科技、袁隆平与杂交水稻3个基本展厅和1个临时展厅,展陈面积约6000平方米。从大门进入,造型别致的序厅,让人感叹空间与线条的融合,圆润通透直视苍穹的中庭,能直接感受到阳光雨露,精致精巧的高科技布展陈列让人耳目一新、流连忘返。

13、总之,袁老杂交水稻的出现,解决了中国人千百年来没有解决饥饿的问题!

14、两鬓白发失颜光。

15、袁隆平,他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利用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35亿多亩,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相当于每年解决3500万人的吃饭问题。

16、记得有个名人曾在他的诗中写到过这么一句话“花的事业是甜美的,果的事业是尊贵的,让我干绿叶的事业吧,因为它总是谦逊的低垂着它的绿荫。”

17、大米的美食可不少呢!让我们看看,经过了袁隆平爷爷的研发之后,我们日常通过各种加工,让大米大变身,成为咱们餐桌上一道道垂涎欲滴的美味佳肴!

18、自豪,因为没有袁隆平的话,我们就有可能因没有食物饿肚子,我们应该感谢袁隆平,是她发明了杂交水稻,让我们的生活更好。。

19、(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大家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三农达人旭日东升付先,一起探讨三农问题!)

20、袁隆平1964个开始水稻雄性不育及杂种优势利用研究,1967年6月水稻雄性不育研究课题在湖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正式立项,农校成立以袁隆平为首的水稻雄性不育三人科研小组,其主要精力转向杂交水稻培育研究工作。1971年春,湖南省成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袁隆平任技术负责人。经过10多年的艰苦努力,先后攻克了三系配套、强优组合选配和杂交制种三大技术难关,终于研究成功比常规稻大幅度增产的三系法杂交水稻及其种子生产、栽培等配套技术,并于1976年大面积推广,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

三、袁隆平水稻博物馆在什么地方

1、袁隆平院士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在杂交水稻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应用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突出成就,实现了水稻生产的突破,引发了水稻种植的革命,为保障我国粮食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粮食生产作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到达目的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由稻谷形状组成的展馆,我迫不及待地走进展馆参观,这里陈列了各种各样的水稻标本,从史前耕种水稻的起源,到各个朝代水稻的栽培和文化的发展,以及近代品种改良的耕种,都有详细的介绍和说明,让我大开眼界。

3、2019年10月21日,袁隆平表示,第三代杂交水稻的综合优势,可以推动我国的水稻生产向更加优质、高产、绿色和可持续方向发展。

4、博物馆拟建于湖南长沙。按委托方的需求,水稻博物馆将由“飘香的稻米——中国水稻历史文化”“水稻科技”“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等三个展厅组成。其中“袁隆平与杂交水稻”展厅正是为了展示在探索杂交稻栽培的过程中以袁隆平院士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所展现出的严谨的科学精神和心怀的情怀。

5、而他的科研成果也被全世界使用,所以说他的贡献是无限巨大的,现在他离开了,乡亲们都忍不住伤心落泪,全国人民都陷入悲痛之中。特别是在他过世离开医院的时候,道路两旁都自觉的站立了很多人,他们都自发的来送袁老后一程,人泪流满面,并高喊着让袁老一路走好,这都是震撼人心的场面,让人让全世界人民都为之动容。

6、我们要努力学习袁隆平,要像袁隆平一样,把自己当作劳动人民的一员,走与劳动人民相结合的道路。

7、众所周知,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他带领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高亩产达1609公斤,为解决我国乃至“民以食为天”问l题做出了卓越贡献!

8、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宏大的课题,让人们吃饱饭无疑是民族复兴原始的出发点。

9、Wearefamily

10、初见三亚海棠湾水稻公园,就被这一望无际的稻田震撼到了,秋天注定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放眼望去,饱满的稻穗压低了身子,热情的向每一位游人问好,清风拂过,沙沙作响,满满都是收获的味道。和诗中“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中所描述的辛勤画面不同的是,这收获满满的稻田之中,竟藏着一种诗情画意,一片绿意盎然。

11、请大家做这样的一个假想:袁隆平只闷头研究与他专业有关的知识,对于这个世界上的新变化,新事物毫不了解,那么此刻他会是怎样的呢?毫无疑问,他会成为我们口中的老学究!他也不会走向世界,做更大的贡献。

12、2016年,隆平水稻博物馆开馆。

13、严教授也和各展厅的主创们一起对农业考古、水稻种植历史与水稻种植技术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做了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努力把艰深的农学信息转化为在博物馆里大家都喜欢看的故事。

14、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成果,荣获我国科学界迄今的发明特等奖。中华民族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需要袁隆平这样的科学家;我国年青一代的科学家大有作为,需要袁隆平这样的楷模;从事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更需要袁隆平式的淡泊名利的大家风范和奉献精神!

15、为了水稻上水平,

16、你好,每年都在增加,你想问的单产提高是与哪年比呢?现在杂交水稻也不光是隆老哪边在育种,我国在大田常规育种上北李南袁,他现在也关注起转基因了。作为生物技术应用农业,这是好事。

17、这里大多陈列的都是见证水稻历史发展的脉络的器皿,将水稻的源起、发展、民俗文化等一一展现在大家面前,其中的渊源得亲自体会更有韵味。

18、再去看看中国这些年的发展变化吧。科技的发展对中国发展的推动是巨大的。但这些发展仍旧需要人们在探索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芯片问题是我国的软肋,在中美贸易摩擦中不断地让我国受到威胁,而科研人员要是没有终身学习意识,那么"中国芯"将永远是我们的软肋。

19、感恩袁老,一路走好。

20、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四、参观袁隆平水稻博物馆感受

1、因为杂交水稻研制出来以后,事情就结束了吗?袁隆平以及他的团队在接下来的日子继续对于育种以及耕种方面进行技术方面的研究,终于,在2017年的时候,在水稻育种方面,有了突出性的技术成就,而且在这个研究的过程中,水稻的产量不断的增加,居然达到了亩产1000公斤以上,彻底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

2、因为作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他,为解决自古以来老百姓吃饱饭和中国人的饭碗要装中国人自己的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而历史性的贡献。

3、曲辕犁,极具代表性的农耕用具

4、7月9日下午两点,长郡外国语实验中学1909班的同学们怀着缅怀之情,来到了“隆平水稻博物馆”参观学习。在这里,他们从中国水稻的发展历史、袁隆平在杂交水稻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和意义等众多方面,深入了解袁隆平为、为人民所做出的的伟大贡献!

5、他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是当代神农。50多年来,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

6、实际我们吃的大部分都不是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他用实践证明了国外杂交水稻设想的可行性,给出了具有操作性的培育方法并培育出来了高产的杂交水稻。之后中国国内外的科学家不断努力又进一步完善杂交水稻的各种培育方法和理论,培育出来了各种品种的适合各国气候的杂交水稻并给予推广。目前世界上的水稻多数是杂交水稻,但多数不是袁隆平培育的,但大多是站在袁隆平的成果基础上的产品。

7、在小朋友被精致的雕塑和一个个投影互动小游戏吸引的时候,我却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研究中所经历的磨难所感动。

8、地址:江背镇政府1楼102室

9、是什么造就了袁隆平如此坚韧的性格啊?

10、2010年3月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指出:“虽然我国杂交水稻技术目前在国际上领先,但如果不加强分子育种技术研究,短则五年、长则十年,我国的杂交水稻技术就要落后国际水平了。”袁隆平认为,今后利用生物技术开展农作物育种是农业科技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转基因技术是分子技术中的一类,因此必须加强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没有技术就没有地位。

11、同心共筑中国梦,携手奋进新时代

12、整个展厅设立了46个多媒体设备,有不少是互动体验项目,兼具专业性和趣味性,通过各种互动小游戏,在轻松游玩中学到知识。

13、走出“稻米香万年”,我们来到了“奇异的旅程”。

14、2015年7月,展览的策划和设计方案基本完成。严老师带着策划和设计团队向袁老汇报展览方案,这是大家第二次见到袁老。

15、可能他心里知道谁是黑手,却选择了不追究。

16、育种史上创奇绩,

17、他一来就坐在严教授和设计师们中间,认真倾听设计主创介绍展览内容。当听到三系配套中的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等内容的时候,袁老突然叫了暂停,盯着主创设计师问:“等一下!你是不是浙江大学学农业的?"

18、#袁隆平水稻博物馆参观#

19、今天,我们再次发文纪念袁老。

20、后我来到了杂交水稻陈列馆,这里是专门介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的生平和水稻成果展厅。以前中国农业技术很落后,为了让大家不饿肚子,袁隆平爷爷研究发明了杂交水稻,从此中国的粮食产量大增,不仅解决了祖国人民的温饱问题,还解决了全世界落后的温饱。我站在展馆外袁隆平爷爷的铜像前,内心充满了对袁隆平爷爷的感激和崇拜之情,他是多么的伟大!以后我也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五、参观袁隆平水稻馆

1、杂交水稻育种方法由三系法到两系法再向一系法过渡的研究思路,以及袁隆平院士数十年的辛勤努力,正是对不断探索、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理念的佳诠释。周南中学的生物竞赛队的学子们边参观边回忆书本所学知识,从书本理论出发来体会袁老的科研历程,感慨良多。

2、他的卓越成就,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粮食做出了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

3、前晚,我们在推送的文章中设置了一个调查,询问大家是否赞同新华社关于为袁隆平院士降半旗志哀的建议。截至目前,已有2221名网友参加了此次调查,其中,92%的网友“支持”降半旗,4%“反对”,3%选择“不清楚”——看来大家大多支持为袁隆平院士降半旗。

4、袁隆平去世是一大损失,袁隆平实验堆广的杂交稻推广技术,能使水稻亩产突破千斤以上,养活了十四亿人,功不可没,愿袁老一路走好,国人都会怀念他老人家。

5、地址:黄兴镇政府112社工站办公室

6、地址:长沙县长龙街道办事处社会事务办

7、幼儿园安排家长周末带孩子去红色教育基地,我才注意到离家不远处原来有一座隆平水稻博物馆。

8、先生之风,山高稻长 永远缅怀,永远致敬。

9、展厅内还通过雕塑、光影、背景等元素还原农耕场景,野趣十足。在历史厅“稻之道”版块,水稻文化不仅局限于农耕,更延伸到源远流长的稻风民俗和稻作人家的真实还原。

10、团队成员都没有农学背景,要策划设计一个水稻博物馆,意味着前期有大量研究工作要开展。

11、他对中国甚至全世界的贡献无法用语言来描述,他的一生都在为人民服务,他虽然获得了至高无上的荣誉和成就,但是他仍然像一介农民一样,每天奔波于稻田之中,仍然在不断的发现新技术。已进入高龄的他,仍然在用有限的时候来进行研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水稻的产量增加,在他离世前还在心心念念着自己的水稻。

12、我们的小狮子们,在成长之路上也将潜移默化地学习“牛”的美好品质。

13、育出良种为农民,

14、感恩您的付出,我们会永远记住您

15、参展者们在水稻科技展厅更是能体验到“爱丽丝漫游仙境”的意趣。通过大屏幕的动画设计,参展者宛如置身小女孩的梦境中,与“米博士”踏上奇异旅程,探寻水稻的神奇与奥秘。

16、从发现到研究出杂交水稻,袁隆平用了15年。

17、感念与袁隆平院士这样的伟大人物处于同一时空的每一分每一秒,这个世界的星空因你们而璀璨。

18、在参观“梦想成真——袁隆平与杂交水稻陈列”这个展馆的同时,我们有幸请到了隆平文化研究委员会主任方志辉老师,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袁隆平院士的学生。他与袁老走遍了50多个,把我们的水稻也播种到了。通过他给同学们讲述袁老生前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告诉大家杂交水稻能有今天的发展,凝聚了袁院士的心血和汗水,让杂交水稻覆盖,不单是袁院士的梦想,也是所有从事杂交水稻事业工作者的梦想。

19、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本。饥荒,让袁隆平院士立志学农,投身水稻研究。经过多年艰辛的探索,袁隆平院士采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三系配套法培育出杂交水稻,随后又进一步研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为国人的粮食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

20、2013年1月,袁隆平院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现在我要建议,政府要出台法律法规,把浪费当作一种可耻行为,当成犯罪的行为来限制它。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