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的意象诗句【精选100句】

个性网名 文案短句 更新时间:2023-04-06 05:54:28

一、古诗词中的明月意象

1、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2、可以这样说,诗词是中国美的语言,而明月又是诗词美的意象。或床前明月,或中庭秋月,或空山幽月,或中流江月,或花影春月,都以温柔撒下来的莹莹之光,包容了我们所有的心事,让我们百般的情愫在清凉月色中,慢慢沉淀,慢慢消融,慢慢和解。

3、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故乡的月亮真的亮吗?相信大家心中已经有了答案。是的,诗人把自己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融进这月夜里。“今夜露白”“故乡月明”表面看似平静写景,实则字字忆弟,句句有情啊!

4、(3)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

5、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应是境界开阔的,诗人遥祝天下饱受离别之苦的亲人、友人、恋人可以身心无恙,共赏月光。

6、高山流水借指知音。

7、开封市图书馆(新馆)10楼报告厅

8、李白《苏台览古》中的“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杜牧《润州二首》中的“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风流。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姜夔《扬州慢》中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传达的都是永恒与无常之悲。

9、教学重点:月亮在古诗文中的象征意义。

10、(3)“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到团圆是几时?”(南宋吕本中《采桑子》)

11、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临照过六朝豪华之都的“旧时月”见证了这里的彻夜笙歌、纸醉金迷、欢乐无尽。然而曾几何时,富贵风流,转眼成空。如今只有那“旧时月”仍然从秦淮河东边升起,来照着这座“空城”,在夜深的时候,“还过女墙来”,依恋不舍地西落,真是多情!这里并不只是发思古之幽情,诗人感慨深沉,实寓有“引古惜兴亡”之意。诗人通过明月这一意象,深寓着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悲凉之气笼罩全诗,读之怆然。

12、杏花落尽不归去,江上东风吹柳丝。(温庭筠《长安春晚二首》)

13、明月具普遍的意象是愁思,写相思离别。之所以明月会让人产生愁思,这主要是因为每个人在夜晚睡不着的时候多数是因为思念而睡不着,而睁眼望月,就联想到此时的他(她)是不是也是我一样的心绪。一般而言是两地相思,两人以明月为信,产生相同的思绪。或思妻或思子女或思友人。

14、从文化渊源上看,月文化源远流长。在远古时代,民间就流传着许多关于月亮的传说,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中国民间有赏月的传统习俗,赏月赋诗唱和,更是文人雅士的交游活动之一。据有关专家考证,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盛于唐宋。至唐代已出现登台观月、泛舟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至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更加兴盛。节日里有祭月、拜丹、赏月、吃月饼之俗。据《东京梦华录》对北宋京都赏月盛况有这样的描写“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我连坐至晓”。

15、诗人借明月意象表现幽静旷达之境。出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诗句:

16、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

17、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18、沙鸥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陆游《秋思》“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山醉亦休。”同样含有飘零之意。

19、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0、因而月亮可以有很广泛的衍生意:

二、明月的意象诗句

1、梅花在严寒中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2、燕子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寓情之丰富,非其他物类所能及。

3、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 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寄寓了文人墨客的身世感伤和流离之苦。

4、古代文人写月圆,写月残,写秋月,写春月,写古月,写今月,写月涌,也写月落,或抒发亡国之痛,或表达身世之悲,或传递孤独之感,在俯仰夜空中的明月中倾诉着内心的种种情感。

5、月升月落,月圆月缺,月光是流逝的,月光的流逝在生命的时间中展开,因而月光还是生命的,是时间的。古人常以月的意象伤感生命的流逝岁月的流逝。李煜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在李煜眼里,往事如梦,只能在“月明中”徒作悲怆的追忆。他曲折命运的悲剧,尽情地展现在“春花秋月”的时间之流中,不仅李煜,杜牧《润州二首(其一)》也说:

6、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

7、八月十五日,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

8、(2)鸿雁、青鸟、鱼、鸳鸯、鹧鸪。多传达相思相爱、离愁、孤寂的情思。

9、月亮在诗人们的心中有着多种不同的意蕴:幽美、自由、纯洁、美好、永恒、凄凉、悲惨、悲欢离合等等,无不表达。月亮的不同意蕴,形成不同的审美意境,烘托出诗人们的不同情怀。

10、在五年级的课本中提到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把诗人张继科举落榜苦闷的情绪借月表现的淋漓尽致。

11、明月是中国古诗词中具代表性的意象之许多名家曾留下过咏月的经典之作。本期“中秋文化周”通过《诗润天府》系列短片,带你欣赏古诗词中的明月、探索名篇背后的诗人故事。

12、蝉:有的是作者的化身,有的是报秋的精灵,有的借蝉鸣衬幽静,有的渲染了悲凉氛围和满腔愁绪……

13、(4)风、烟、霜。多传达哀怨、惆怅、凄苦、苍凉等情思。

14、秋水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

15、(晏殊的《浣溪沙》中“鬓弹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他用“月”与“霞”来隐喻女子的眉和脸,从而描绘出这位美人的娇艳。再如晏几道的《蝶恋花》中“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样”,描写一位深闺少女午睡醒后的慵懒之态。以“绿云”暗喻少女乌发,以“新月”暗喻少女乌发之下的愁眉。李白诗中月之意象也多有这种象征、比喻意。如“眉目艳皎月,一笑倾城欢”(《古风》二十六),写女子的美丽胜过皎洁的月亮;“衔杯映歌扇,似月云中见”(《相逢行》),就是以月比人,写歌女用扇子遮面的娇羞模样,恰似时而云翳雾罩、时而半露娇面的云中美月。)

16、据学者统计,李白作诗共1059篇,其中314篇提到月,占的比例相当大。月亮这一意象是人类思想情感的载体,她的意蕴十分丰富。幽美、自由、纯洁、美好、永恒、凄凉、悲惨、离别等不同的意蕴,形成不同的审美意境,烘托出诗人们的不同怀怀。中国的文学艺术特征正是以意象为基础的。

17、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考其源流,“哀鸿”一语出自“鸿雁”。

18、明月的空明、澄澈、高洁的品性,以其暗喻、象征的效用融入中国文学中,在诗歌领域大放异彩。明月,伴随着中国文学的一路发展,其在音乐、绘画、宗教、哲学等领域也产生着广博深远的影响。1明月逐步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一种情感媒介、一种审美意趣,成就永恒的、有灵魂的中国“明月”文化。

19、陆游《落花》:“满地残红点绿苔。”

20、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三、关于明月意象的诗句

1、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苏轼《江城子》桀骜不驯、刚毅的本性)

2、古诗词中的意象是指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3、蛙声篱落下,草色户庭间。(张籍《过贾岛野居》)

4、(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5、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

6、落花:哀伤忧愁情感的触发。

7、刘禹锡的咏月诗,则有沧桑隔世之感。《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要说见惯了王朝兴衰的,应不是古城,而是这一片明月吧。

8、责任编辑:赵桐玉何一泓

9、古人对月有种偏爱,诗词中,月出现很多,

10、读书笔记:当“矛盾”相遇,恰是童心流露时

11、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婵娟。”(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如苏轼《念奴娇·中秋》:“桂

12、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清冷的月光,浸在茫茫的江水之中,又被秋风吹碎,反射向无尽的苍穹,两岸的枫叶荻花也在秋风中瑟瑟发抖,满目凄凉,此情此景,主客“惨将别”,友人近在眼前却又即将远在天边,怎能不让人伤感呢!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一曲终了,所有的一切都陶醉了,所有的一切都停止了,月亮也仿佛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之中,静静地把月光洒在江面上,泛出点点白光,随着波纹闪闪而动,与曲调余韵相互应和着,一同营造出曲终之后的冷寂之境。

13、首四句用景物间的对比烘托出一个独立于天地之间的飘零形象,使全诗弥漫着深沉凝重的孤独感。第一二句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诗人写明月高悬下的辽阔平野、浩荡大江、灿烂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第六句说自己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后两句诗人即景自况,飘然一身只不过象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人似沙鸥,转徙江湖。深刻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

14、李煜《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5、莲:高洁、清廉、神圣的象征。

16、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17、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借助寒蝉的凄切之声渲染了剪不断的离愁别绪。)

18、另一位留下咏月名篇的是文豪苏轼。他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围绕明月展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想象,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

19、抱璞比喻坚持美德(也有作怀才不遇之意)。

20、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敦煌曲子词·鱼游春水》:“凤箫声绝沆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字面上好像是清波上无双鲤跳跃,其实是指千里之外,烟波浩淼,音信全无。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写的也是睹物(双鲤鱼)思人。

四、含有明月意象的古诗词

1、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

2、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手法。

3、节日名,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

4、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5、(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如苏轼《念奴娇·中秋》:

6、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7、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在恬淡闲适、乐观旷达的人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成了清幽雅致、悠闲自在的代名词。在不少古诗词中,文人墨客常常以明月来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超脱旷达的情怀。

8、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9、苏轼的落脚点是由己及人,他借助《水调歌头》的词牌吟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与月一样,总有不的憾事,只愿今宵月明,四海清光人共享吧。

10、(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如辛弃疾《满江红·中秋》:

11、以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12、细雨蒙蒙,烟雾无边,寄托诗人无边的愁绪和郁闷的心情。

13、从以下诗句中任选一句,分析诗中“月”的作用。

14、(4)折柳。多传达惜别怀远、思乡之情。

15、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6、月本无情,人却有情,月遂有情。

17、我却认为,中华传承数千年,人们对家乡、对故土的感情已经融入到了骨子里。几千年来,中国经历过无尽的战乱与苦难,也享受过长时间的富足与安宁。忧国之情怀固然让人心潮澎湃,山河之绘卷也的确大气磅礴。可这似乎缺少了些烟火气,与黎民百姓有着一些距离感。

18、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中华传统文化

19、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20、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明月、白云: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诗词中常用手法。杜甫诗《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借白云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怀念。蝉: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伤春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南浦、柳岸、长亭:送别地的代名词。

五、古诗中明月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1、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清幽的氛围,自然的幽静)

2、在这样的生理感受和心理体验下,秋意象积淀着民族的悲剧性的心理记忆。它的主要内涵是凄凉、愁怨和悲伤。如刘禹锡《秋风引》:“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先闻。”施闺章《舟中之秋》:“垂老畏闻秋,年光逐水流。”

3、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4、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抒怀》)

5、春是在自然节序变化的感召下孕育成形的。其初的内涵是温暖、生命、兴盛。

6、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7、在这万籁俱寂的春山中,当升起的月亮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竟使山鸟惊觉起来。它们并不飞离春涧,只是在林木间偶而发出叫声。诗中所写的花落、月出、鸟鸣这些都是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动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静的效果,创造清幽雅致的意境,烘托出了诗人悠闲自在、超脱旷达的情怀。

8、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象征荒僻衰败的景象)

9、徐小凤《别亦难》:“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李商隐的《无题》)安雯《月满西楼》:“红藕相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出自李清照的《一剪梅》)

10、学会在阅读诗词之后,以意象为切入点分析其他诗人的诗词。

11、借光向别人询问或请人给自己方便时的套话。

12、《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3、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4、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

15、释义: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16、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7、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18、芳草、草木:(1)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

19、月亮,古今诗人钟情的诗歌意象之频繁出现在古典诗词作品之中。为什么众多诗人对“月”这一意象情有独钟呢?月的意象与诗歌意境的呈现又有什么关系呢?苏轼《水调歌头》歌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月”这一意象寄托着诗人悲欢离合的主观情思。

20、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