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山林幽静的诗词【精选100句】

个性网名 文案短句 更新时间:2023-04-11 08:29:33

一、形容山林幽静的诗词

1、傍犯。傍犯是指两联之中重复运用了字面相同而意义有别的字。如刘禹锡《苏州白舍人寄新诗》:雪里高山头早白,海中仙果子生迟,于公必有高门庆,谢手何烦晓镜悲。上联出句有“高”字,下联出句又用“高”字。虽刘禹锡自注曰:“高山,本高;高门,使之高也”。但明朝杨慎《丹铅总录·文又傍犯》中,批评此诗中的两个高字,字面重复,是犯了“傍犯之例”。傍犯之说,始于宋代。诗人把傍犯之病都看得很严重,尽力回避。今天我们经常遇到一个问题是多音字,一字两音两意,同时出现在一首诗里,是不是傍犯?从文字意义上说,不是。但是为了诗面干净,还是尽量避免。

2、第二步: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

3、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4、E.整首诗风格清雅委婉,含蓄蕴藉,体现了作为末世文人的家国情怀。

5、月光浅淡,密林里被勾勒出一片深深浅浅的黯绿,四下里寂静无声,连虫鸣声都不闻,只有偶尔掠过草尖的风,在林中割出细碎的声响,那声音若有若无,反衬得整座山林更幽深了几分。 如此安静,无人经过。

6、一朝将聘茂陵女,文君因赠白头吟。

7、秋向晩、一枝何事,向我依然。

8、(答案)虚实结合。首联从虚处着笔,哀怨动人的传说给杜鹃抹上了一层神秘色彩。第二联由虚到实,杜鹃鸟啼血染红千山,开出满山的红杜鹃花,景象悲壮,遗恨尤为沉重。第三联前句写实,写月下杜鹃花翠烟笼罩枝条;后句虚写,写杜鹃精魄早已乘昔日和暖的东风飞回朝思暮想的锦水之滨,意象凄美动人。

9、鹿柴诗中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这首诗将诗、画、乐融为一体,为我们描摹出颇为神奇的境界。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敏锐的,细心的观察和体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的思想感情。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10、西风稍急喧窗竹,停又续,腻脸悬双玉。

11、此时阿娇失宠了,长门宫前无限凄凉,她常常愁苦地独坐到天黑。

12、我要独自去山林里走走,那里静谧清幽,可以把心情拼凑。我要在那里,将你忘记,练习一个人,在没有你的地方安睡。

13、官梅疏艳小壶中。暗香浓。玉玲珑。对景忽惊,身在大江东。上国故人谁念我,晴嶂远,暮云重。

14、(答案)①借景抒情。如“草际鸣蛩,惊落梧桐”句,寒蛩哀鸣,梧桐叶落,借这凄凉之景,奠定了感伤的基调。又如,借描写天上牛郎、织女分离之景,抒发自己的离愁。②反复。上片,连用两个“浮槎”,写有情人划着木筏,游来荡去,终不得相会聚首。下片,连用三个“霎儿”,写天气阴晴不定,忽风忽雨,大概牛郎织女还在分离吧,将离别的幽怨表现得淋漓尽致。

15、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16、——春日出游泗水边,四周旧貌换新颜,春天的到来让景色焕然一新,不复旧时,新春新景新气象,东风送暖,花团锦簇,绿树红花,昭示这春天的盛景。将春天的百花争艳的景象进行粗线条勾勒,以花见春,以具象之花写抽象之春,虽语言平实,但构思巧妙至极。同时蕴含哲理,寓意思想和文化开发,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才是文化和思想的春天。

17、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18、阅读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9、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20、天上的浮云不能与此山平齐,山峦云雾苍苍远望反更迷离。拂晓弯月暂时飞隐到高树里,秋夜的银河远隔在数峰以西。

二、描写山林幽静的诗词

1、体现山林幽静的应该是前面两句

2、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3、问:本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试举其中两例加以赏析。

4、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

5、屏住呼吸仰头过参井皆可触摸,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长吁短叹。

6、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7、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8、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

9、关于这首诗中的桂花,颇有些分歧意见。一种解释是桂花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种类,此处所写的当是春日开花的一种。另一种意见认为文艺创作不一定要照搬生活,传说王维画的《袁安卧雪图》,在雪中还有碧绿的芭蕉,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同时出现的事物,在文艺创作中是允许的。不过,这首诗是王维题友人所居的《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一。五首诗每一首写一处风景,接近于风景写生,而不同于一般的写意画,因此,以解释为山中此时实有的春桂为妥。

10、(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11、译文: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12、10句描写春天的古诗,柳丝袅袅风缲出,草缕茸茸雨剪

13、风雨替花愁。风雨罢,花也应休。

14、以下此定能解决阁下的问题出自《入若耶溪》: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此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15、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16、惆怅此时频极目,江南江北路迢迢。

1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8、唐代李峤的《风》: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译文: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19、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

20、四是对偶两句不相般配。相对两句,上句和下句的修辞方式要一律,词语选择和表意深浅,也要相侔相等,如果两两相异,就会导致缺偶病和失衡病。

三、形容山林清幽的诗

1、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2、春日迟迟春草绿,野棠开尽飘香玉。

3、重叠不可思,思此谁能惬。

4、吉林大学附属英才学校朗诵《鹿柴》

5、(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理解。审题干,题干中“情景关系的角度”,提示我们应该选择抒情技巧中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明确之后,再结合前两联诗句进行分析,进一步确定描写了什么样的景,是何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

6、五是所叙之事不合情理。凡叙事,要合乎情理。如果只求词语对举,又违人情事理,就会犯悖理病。

7、作者由面到点,由景到人,细腻地描述了大雪出晴的美丽景色。全文在写法上做到了抓住特征,有条有理,粗细有致,情景交融,写出了一幅明丽生动的山村雪景图。

8、(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后两联写景,所以手法可从景情之间的关系和写景技巧的角度分析。从景情关系上,寓情于景,诗人在寂静的山林中赏花听鸟鸣,写出了作者的闲适之情,以及对这种隐逸生活的向往;从写景技巧的角度,可从听觉“鸟鸣”和视觉“野花”的角度分析,视听结合,写出了山谷中景物的清幽,写出作者的闲造之感。

9、译文:虫鸣不歇的茂密竹林树丛中,不时有阵阵凉意袭来,但并不是风。

10、南北朝吴均的《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11、研究语文生态,实践生态语文

12、蝉声集古寺,鸟影度寒塘。

13、(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14、(解析)审题干,可知是问描写手法,所以思考时要从描写手法入手。解题时可知,这首诗没有对梅花的正面描写,而是写了梅花的生长环境和作者的感受。所以是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即可。

15、——春雷阵阵春雨绵绵,雨珠连成一条条线,从天而降,长短不仿佛珠帘挂在屋檐下。雨住风歇、云散雷收后,经历风雨摧残植物都呈现不同的姿态。以拟人手法,将芍药挂雨珠比喻成有情女子思念情郎落泪,蔷薇却无力倒伏,依靠在枝条上,仿佛美人卧榻,呈现出另一种不一样的美。情景交融,以物喻人,充分展示春日的另类风景,展现出静态和之美。

16、相信在看过了由八年二班王楷权(书法)、八年三班王枭潇(朗诵)、八年一班罗伊涵(朗诵)、八年二班文琪鑫(空灵鼓)、八年四班徐鹏媛(空灵鼓)、八年三班黄袁缘(古筝)等同学们的诵读展示之后,你也和我们一样赞叹同学们的多才多艺,沉醉在这十分有意境的表演中。

17、剑阁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云端,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难攻占。

18、A.首句“老莱衣”运用典故,诗人感叹古代老莱子彩衣娱亲的天伦之乐,在这干戈遍地的乱世,已很难找到。

19、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水石相击转动像万壑鸣雷一般。

20、风平浪静 (fēng píng làng jìng)

四、写幽静山林的诗

1、说自然界的风物,随着季节的转换而不断更新,而痴心儿女何苦要对春天苦苦留恋;三四句从反对痴心儿女对春天的逝去而伤心遗憾上着手,指出对繁花的凋谢不需要抱恨,接下来的夏天,树木荫浓,同样令人高兴。诗一反旧例,没有悲伤的情调,却是顺其自然,豁达通变。

2、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3、重字。唐代诗中并不重视重字,唐人诗句里的重字现象随处可见,不过宋代以后开始重视这个问题,清人更把重字当作严格的禁忌,明清时人的唐诗评语里,经常可以看见“某字出自唐人则可,于今人则不可”云云。今天,我们使用新韵作诗,应该极力避免重复字。

4、呦呦诗社,期待与你相遇。

5、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6、词史上早写《渔父》词的,是唐代的张志和。李煜这首词,继承的是张志和的「渔父家风」,写渔父的快乐逍遥。开篇选取两个场景来表现渔父的生活环境,一是江上,千里浪花翻滚如雪,一望无际,境界阔大。浪花翻滚,本是「无意」,而词人说「有意」,就写出了渔父与大自然的亲和感。江涛有意卷起雪浪来娱乐渔父的身心,衬托出渔父心情的快乐轻松。

7、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8、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9、注:冻雷:天寒时打的雷。作者借山城春来迟,抒发自己被贬到偏远苦寒之地的苦闷心情。

10、那去处恶劣艰险到了这种地步;

11、楼下”两句追忆当日离别情景;在别浦江水分流之地,当日登高目送情人时曾有泪滴洒入水中,而今呢?听到分流水声,又蓦然想起当日凭高落泪情景。词人以“当日”两字沟通今昔,形成情感的回旋复荡的韵致。

12、它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一个家在长安,一个家在芳草迷漫处,但彼此心心相许,宁愿共死也不忍分离。

13、悄然无声 (qiǎo rán wú shēng)

14、(解析)(C项,不是拟人手法,“贴云寒”,状飞行之高,高处生寒,由联想而得。着一“寒”字,又从视感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暗示着离别的悲凉况味;“寒”表面写天气,实指诗人心境。D项,“朴素自然”不正确,应为“清婉雅丽”。)

15、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16、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17、三是词语位序不当。两联之间,实字或虚字要相互交替,如果是在同一句法位序上对举,就会造成句法结构的雷同,犯了重位病和摞眼病。

18、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19、顾恺漫留金粟影,杜陵忍赋玉华诗③。

20、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五、形容山林清幽寂静的诗句

1、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李白《菩萨蛮》

2、——一个早春的清晨诗人到城东踏青寻觅春的踪迹,绿柳依依,柳枝绵长,逐渐变绿泛黄,呈现浅绿,虽然色泽还不很均匀,但春意凸显。上林苑的早春景色还不浓厚,天微冷,景未开。但若等到繁花似锦、春意盎然时候,大街小巷摩肩接踵,到处都是去上林苑游玩的人群。以现在景色凸显未来春意,用时间推移描写不同时间的春景,给人遐想和憧憬。

3、教育让我们富有,文学让我们高贵

4、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作者选取几种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明丽、清新的风景画,令人身临其境,心旷神怡,表现出词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

5、译文:走进竹林穿过幽静小路,青萝枝叶拂着行人衣裳。

6、A.首联描写了愁云密布、凄凉黯然的环境,为全诗定调。往事成空,无法挽回,诗人无奈之余,只好对亡国之恨释怀。

7、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8、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9、此时春光明媚,春风拂面,万物舒生,鸟雀鸣于其中,正是个大好的春风春景。这种时候,当在山林当中,找个清净幽静的所在,带上一壶好酒,自在的在地饮酒,以酒敬天,敬这美丽的天地。

10、(答案)这四句每句一景(或“一事”),用的是赋的铺陈手法,从景物(环境)和人事(人物活动)两个方面展开描写。典雅的环境和人物的悠闲相互映衬,颈联的妻子“画纸”,稚子“敲针”,是细节描写,突出了人物的安闲,而颔联的燕子“去来”与沙鸥“亲近”,属环境描写,以环境的安闲映衬人的安闲,这两联通过直接与间接相结合的手法体现了“幽”。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2、出山回望山中景色,树木都笼罩着烟云,一片模糊;有一只野鹘,在佛塔上空盘旋回互。

13、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4、多年以后,若我去四姑娘山,不为林中幽静,只为那悬崖一洞。多年以后,若我去浪荡,不为山水之美,只为那你走一路。

15、全诗写出了作者在山林无拘无束,旷达潇洒,不为礼法所拘的形象,有魏晋风度。诗人忘情沉醉于“夏日山中”,悠悠然一种自乐自足的逍遥,特别是对个人情感的放纵与宣泄,可以说达到了极点。在《夏日山中》羽扇可以不摇,衣履可以不穿。“裸体青林中”,“露顶洒松风”更体现出诗人悠然自得,亲近自然的心情诗通过对诗人自身状态的描写,来突出夏天的炎热。同时借夏天炎热的环境,表达诗人无拘无束,在山林间豪放自如的状态。诗中在夏天炎热的环境下,对诗人状态的描写生动,别有一番悠然自得的闲趣。

16、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晨曦的雾将要消散,猿猴鸟雀不断地鸣叫,声音此起彼伏.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傍晚的夕阳即将要落下,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着从水中跃起.

17、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

18、B.颔联通过“金粟影”和“玉华诗”,写出了集庆寺当年的繁盛辉煌。

19、(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时所作的,后人评价极高,谓工于炼字。

20、《咏华山》是宋朝宰相寇准七岁时咏诵的一首诗。诗的大意是: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华山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寇准是北宋时期稀世神童,聪慧过人。他咏的这首诗,缘境构诗,诗与境谐。孩子的诗是即景即情之作,与先前的爬山描写投榫合缝,都突出了华山的高峻陡峭,气势不凡,显得贴合山势,准确传神,应该说是难能可贵了。

上一篇:上一篇:树荫下的诗句【精选100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