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李鸿章传的评价诗句【精选100句】

个性网名 文案短句 更新时间:2023-04-13 11:59:34

一、李鸿章诗句秋风宝剑孤臣泪

1、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2、这首诗让人看了不禁垂泪,李鸿章这个自诩“文可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人,在他临死前所吟出的诗句却是极度的悲哀和无奈,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位“中兴名臣”对大清帝国岌岌可危的局面的担忧之情。

3、夏小影生圹,大伯与王少谷看定有年,汝应亦闻知。前年少谷赴金匮县任之先,带桐城善做坟工匠至彼处堪开圹穴,寄来土色甚佳,内有小灵龟四个,谓是真穴。

4、他给儿子去电,说“我父子独为其难,无可推诿,汝宜妥筹办法”,又给总理衙门去电,称经方忧劳成病,牵发旧疾,症忡日剧,神志不清,断难胜此巨任。

5、排版:压枝雪|校对:蔓草如刀

6、终,李鸿章也油尽灯枯,在病榻上留下一首绝命诗:

7、浮生萍梗泛江湖,望断乡园天一隅。

8、未料想少年时候许下宏愿,写下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的年轻人现在却拖着老朽的身躯为买国条约签字。那是五十多年前,奉父命入京师的皖乡人还是一个慷慨激昂的黄金青年。

9、不是所有的励志都是鸡汤

10、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11、另有一首流传甚广的李鸿章《临终诗》:“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12、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13、诗风凄惨悲怆,令人感伤。大概人之将死,其言也哀。这把老骨头,就让世人继续去毁誉吧。这年李鸿章已经七十八岁了,在中国人看来这该是个盖棺论定享清福的年纪了。但对于政治家来说,他们永远没有退休的年龄。甲午之后,辱之再辱。他不会想到的是,自己从两广回到阔别数年的京师,踩的是更大的一片地雷,丢的是更大的一片权益。无奈,羞愧,抑郁,或者愤恨耻死!

14、落日旌旗大将坛:日落照着旗子和大将坛。

15、李鸿章的作品,收录于桐城吴汝纶主持编纂的《李文忠公全书》(亦称《李文忠公全集》),全书一百六十五卷,六百余万字。

16、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主要之安徽省合肥人,世人多称“李中堂”,因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fú),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

17、大家不要视若等闲,冷眼旁观啊!

18、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之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19、⑨《仙籁氏在古诗录又选诗章十余阕投自山谈再博阅者之一粲》,《申报》1919年11月10日。

20、推开把前院与后宅严密隔开的屏门,即是典雅古朴的小姐楼。小姐楼又叫“走马楼”,是李府女眷住的地方。小姐楼造型独特,为一封闭回廊式木楼,楼下正中的一方天井,上承天光,下接地气,符合阴阳调合之风水学。楼上东首第一间据说是李鸿章幼女菊耦(著名作家张爱玲的祖母)所住,正中则是老夫人所居。原先的老宅有一个比现存面积大得多的后花园,但光阴荏苒,后花园早已湮没,无法恢复,只保留下这座美丽典雅的小姐楼供人观瞻了。

二、对李鸿章传的评价诗句

1、其幕僚梁肯堂曾记曰:相公时下忧时泪,谁道而今非哭时?譬以等闲铁如意,顿教捶碎玉交枝。皇舆播荡嗟难及,敌垒纵横不敢驰,曾是卅年辛苦地,可怜臣命已如丝。李鸿章马不停蹄,赶至京城。此时的北京城亦是一幅惨景:“京师尸积遍地,腐肉白骨路横”;“火焚数千万家,昼夜烈焰腾空”。

2、怡性情|启哲思|长知识|助谈资

3、寰海尘氛犹未已:哎,现今环视海外,外强虎视耽耽,想要入侵我朝的心思从未平息间 断。

4、我们知道李鸿章是清朝著名的已故大臣。外国战争失败后,李鸿章几乎全部进行了清政府与外国之间的谈判。因此,他们签署了《马关条约》和《新丑条约》,并销毁了李鸿章。声誉事实上,李鸿章知道他的所有作品都会受到中国人民的侮辱,但是他能做什么?“面前的人认识一个垂死的人。”这显示了老人生命的尽头的痛苦和无助。

5、其实,《申报》所选《古诗录》诗作,有部分是可以查到原作者的。如《洗耳池》一首,即明代人赵璧的《洗耳芳池》;《九日游蜀山》一首,即清代人李天馥的《九日游蜀山》;《金山寺游客》一首,则与传言中乾隆所写的《游中岳嵩山》诗极为相近(也不知道是谁在抄袭谁)。

6、鹿去臺空屋數椽,置身就在閬風巔。孤筇螟踏煙中路,萬壑春藏洞裏天。亂後諸生虛講席,門前流水隔塵緣。低徊朱陸論心地,思使薪窮火不傳。

7、笑指泸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8、冬日的上午,阴霾的天空没有阳光,我的心也像灰色的天空,沉甸甸的。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李鸿章临终的场景。

9、概而言之,谓李鸿章人物之伟大,事功之崇隆,不如谓其福命之过人也。彼早岁得科第,入词馆,占清贵名誉之地位,际长发之乱,为曾国藩幕僚,任淮军统帅,赖戈登之力以平定江苏,及其平捻也,亦实承曾国藩之遗策,遂成大功,及为直隶总督,分天津教案,正当要挟狼狈之际,忽遇普法战起,法英俄美,皆奔走喘息于西欧大事,而此教案遂销沉于无声无形之间。迩来二十有五年,彼统制北洋,开府天津,综支那之大政,立世界之舞台,此实彼之全盛时代也。

10、修复后古色古香的故居布局整齐,结构严谨,两扇高大厚实的朱漆大门和门前一对威武的石狮子,面对着日夜川流不息的人群,无言的守护着李鸿章的家宅,故居由南向北依次分为大门、前厅、中厅、走马楼(小姐楼)。从步行街进入故居大门,行数步即到过厅。在过厅正中是一座屏风,厅中上方高悬李鸿章七十大寿时光绪皇帝御笔所赐的一块匾额:“钧衡笃祜”。“钧衡”比喻国家宰相一类重臣;“笃”是厚的意思;“祜”是大福。这四个字不仅表明了李鸿章官显福厚,而且褒奖李鸿章对大清帝国的功绩。

11、闲置在家的李大人叫人给康有为送去几千两银子,以表达他的热切支持,可是被康先生大义凌然地拒绝了。后新法夭折,康党遭血洗,很多人弹劾李鸿章也是康党。西太后为这事专门拿问李鸿章,他竟然回老佛爷的话时承认康梁所做正是自己一直以来想做而未能做成的,还说“如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真是又老辣又倔强。

12、临死前,李鸿章仍在思考国家的未来。他在追悼会上写道,虽然中国似乎解决了危机,但仍有许多矛盾和问题需要解决他希望法院能想出一个逐步治理国家的办法。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奋斗。

13、一万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觅封侯。

14、颠覆对李鸿章的看法大概就是源于年少时那段对教科书发起革命的日子,一个偶然令我得知教科书中时有断章取义之事的发生,这简直让我兴奋不已,我似乎找到了在课堂上与老师叫板的资本,于是我废寝忘食,沉迷于一个又一个的历史事件当中,为的就是能在日后的课堂战争上杀的老师一个措手不及,这其中便有这位李中堂。

15、在日本受尽屈辱之后,李发誓终生不再踏入日本土地,或许是为了应证李之誓言,在《马关条约》签署后的第二年,李鸿章出使俄、英、法、普鲁士、美国等8个国家,回国时其所乘坐的美国轮船因航线原因必须在日本横滨换成中国的轮船,为了履行诺言,时年73岁的李鸿章,命人在两艘轮船之间架起跳板,冒着生命危险,颤颤巍巍的从美国的船走向招商局的船。

16、李鸿章离开时留下了一首凄凉的人生诗它蕴含着老人的辛酸和无奈!“如果你必须努力使你的马匹和战车脱离马鞍,你将处于危险之中三百年来,他在八千里之外伤害了国家,伤害了人民。秋剑,孤臣,泪,落日,旗和一般祭坛海外沙尘的气氛依然存在请不要等着看。”看到这首诗后,慈溪心情复杂,痛哭流涕,呕血不止一次!什么能让老慈溪如此伤心?

17、李鸿章临死之际,还是在担忧这国家天下,担忧这大清的未来,他作为臣子,兢兢业业,为清朝做了许多的事情,为慈禧而分忧,这值得慈禧为他而落泪。

18、三百年来伤国步,一直为了清朝这三百年的基业而忧伤

19、到了向日本割让台湾的时候,朝廷又命李鸿章的儿子李经方前去办理。据议和使团顾问、美国前国务卿科士达(JohnWatsonFoster)披露,李“对此生气和吃惊,这表明北京感兴趣的是把人们对条约的全部憎恨都加在他和他的亲属身上”。

20、在中国的大门逐渐向世界打开的时候,中国社会也逐渐走向半殖民地化的深渊。日益加剧的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使得他成为极具争议的人物,直至一百多年后,人们依然在反思李鸿章当年的种种往事。

三、李鸿章 孤臣泪

1、老人记得,当时被称为“汉奸卖国贼”的李鸿章穿着黄马褂的遗体保存完好,狂热的人们用绳子拴着遗体,挂在拖拉机后面游街,直到尸骨散尽。陪绑游街、同时粉身碎骨的另一具遗骸,是他挚爱的赵夫人。同年,全民大炼钢铁,合肥钢厂兴建起来了。钢厂就把挖掘一空的李鸿章墓地划进厂区。

2、临事方知一死难。到了重大事情之前,才发现,想一死了之还很难(并不能解决问题。)

3、②许昭堂编著:《李鸿章画传》,安徽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第205页。

4、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寒。

5、再来看“海外干戈犹未息,英雄莫作等闲看”(申报版)这两句,抑或“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流行版)这两句,它们恰与李鸿章这封遗书中“谏”的内容,构成了一种直接的呼应。说后者是前者的用典所在,当不算过度解读。

6、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7、学术界之所以用“据说”,自然是因为没有确凿的材料可以证实该诗是李鸿章所写。该诗被当成李鸿章的作品而被广泛传播,大约始于1960年代——1965年出版的《北洋军阀史话》,将该诗说成李鸿章在前往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时,遭日本刺客狙击后所写的“马关纪事诗”。⑦掌故学家高拜石同年出版的《南湖录忆》,则称该诗是李鸿章“呕血死于燕都之贤良祠”时“老泪纵横”所吟⑧。

8、本书尽可能多地使用新近公布的档案、书信、日记、诗歌,乃至旧影像和国内外报刊,解决了许多史学界关注却未作深入研究的问题。比如,研究晚清著名“清流”张佩纶与洋务派大老李鸿章、与军机大臣、“清流”的后台老板李鸿藻之间的往来书信,从中发掘出大量沉睡的历史秘辛,从深度和广度上,大大丰富了今人对晚清政局和人物的认识。书名取自李鸿章——这位中国近代重要也具争议的政治家——临终的诗句,全诗如下:

9、李鸿章临终诗 劳劳车马未离鞍, 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乱, 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 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 诸君莫做等闲看。

10、他死后,各路大腕给他写的挽联如下:

11、后来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和对历史研究的深入,这个人生阅历和评价如此两极化的一个人倒使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幸参观李鸿章故居让我对他的一生沉浮有了更直观的感受。金秋时节的安徽,不暑不燥,位于今合肥市中心的淮河路步行街中段李鸿章故居,故居面南背北,是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区民居建筑。历经百年的风风雨雨,李府依然保留独有的风貌,在十年动乱的时候,李鸿章故居遭到严重破坏。改革开放后,在文化部副部长英若诚的督导下,合肥市政府对李鸿章故居采取保护措施,根据历史照片,在原地修复重建,现存规模已不到原来的十二分之但是主要部分仍旧保留。

12、诸君莫做等闲看。请大家一定不要把这些事看轻了(指大家一定要继续努力)

13、为了避免胤禛不自觉落入漩涡中无法自拔,只有通过这样明白告诉他:谁也不要怕得罪,谁的人情也不要卖,好好当你的差,我知道你这个差事不好干,后可能谁都不卖你的账,但是我康熙是知道的,这就够了。我觉得康熙也许也认为只有胤禛孤僻的性格和严肃的办事态度才能胜任这个事情,更何况胤禛在大家的心中本来就是个冷面王,所以再冷一点也没关系,冷到没人靠近了,做事自然也就能公道正派了。

14、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15、劳劳车马未离鞍:马车前的马还没有离开马鞍(比喻事业没完成)。

16、年迈如他,却到老了,一直在为大清这艘破船缝缝补补,殚精极虑。梁启超评价李鸿章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李鸿章是个英雄。”

17、后来他在用兵方面的成就,又远远超过了诸葛亮。然而诸葛亮治理道路崎岖的蜀国时,能够使得官员都不怀奸险,百姓都自强自立,但李鸿章做了几十年的重臣,不能使国民团结友爱,让他们为己所用。诸葛亮死的时候,所有财产只有成都的八百株桑树,李鸿章却以豪富闻名天下,怎么差距就这么大?至于他们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犬马恋主的忠诚,也倒是很相似。

18、李鸿章为签订和约竭尽了全力,1900年12月底,李鸿章开始生病,一个月后高烧不退。1901年7月,李鸿章病情加剧,不能视事。9月,又患上伤风,“鼻塞声重,精神困倦”。《辛丑条约》签字后,李鸿章的病情急转直下,饮食不进。

19、一月天何醉,四山雲若癡;潮添積雨後,春到寒江遲。夢覺客衾薄,燈昏鄰笛悲;流年孤艇送,不覺鬢絲絲。

20、李鸿章临危受命,北上调停。李鸿章首先致电英、法、德、俄、日五国公使,提出“先靖内乱,再议善后”的解决方案。列强表示同意李鸿章北上。李鸿章垂暮之年,看到熟悉的天津城如今残破不堪,不禁放声痛哭。

四、李鸿章 诗句

1、惟有娇痴小儿女,几时望月泪能干?

2、关于甲午战争:“是役也,李鸿章之失机者固多,即不失机而亦必无可以幸胜之理。盖十九世纪下半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何也?世运愈进于文明,则优胜劣败之公例愈确定。实力之所在,即胜利之所在,有丝毫不能假借者焉。无论政治学术商务,莫不皆然,而兵事其一端也。日本三十年来,刻意经营,上下一心,以成此节制敢死之劲旅,孤注一掷以向于我,岂无所自信而敢乃尔耶?故及其败然后知其所以败之由,是愚人也,乃或及其败而犹不知其致败之由,是死人也。然则徒罪李鸿章一人,乌呼可哉?”

3、八千里外吊民残。就算在很远的地方也想着自己的子民困苦的生活。

4、秋风吹这宝剑,孤城落泪,日落照着旗子和大将坛。

5、比利时摄影师Hmetosche作品

6、八千里外吊民残:遥遥祭奠着那些被侵略侮辱远去的同胞被残伤的民魂。

7、《入都》是清朝大臣李鸿章的组诗作品,共十首。这十首诗是作者奉父命入京应试时所作的借以立志抒怀的作品,充分显示了李鸿章的胸魄气略。其中的名句为: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觅封侯。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笑指泸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临终诗:“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8、海外尘纷犹未熄,诸君莫作等闲看

9、嚴複的挽聯是:使當時盡用其謀,知成效必不止此;設晚節無以自現,則士論又當何如?袁世凱的挽聯是:受知蚤歲,代將中年,一生低首拜汾陽,敢翊臨淮壁壘;事變方殷,斯人不作,萬古大名配諸葛,長留丞相祠堂。曾國荃的孫子曾廣銓的挽聯是:先太傅以後事累公,萬國輸誠,宏濟遠謀今絕響;予小生游歐洲就學,片長自效,追隨多難為酬恩。陳夔龍的挽聯是:帝命諡文忠,千秋論定;天生為社稷,曠世才難。慶親王奕劻的挽聯是:手挽乾坤,即今生榮死哀,公應瞑目;身騎箕尾,際此遺艱投钜,我更傷心。

10、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11、两宋三百年,共送给辽金西夏多少钱?

12、名字不知道,貌似没有劳劳车马未离鞍:马车前的马还没有离开马鞍(比喻事业没完成)。临事方知一死难:事到眼前才知道免不了一死。三百年来伤国步:几百年来为国家的发展缓慢而悲伤。八千里外吊民残:在几百里之外为民残哀悼。秋风宝剑孤臣泪:秋风吹这宝剑,孤城落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日落照着旗子和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已:外国人对我国的侵略还没有停止。诸君莫坐等闲看:大家不要视若等闲,冷眼旁观啊!赏鉴:李鸿章在自己临死之时仍心系国家,希望国家能够摆脱内忧外患,强大起来。可是无奈自己已经离死不远了,因此心含遗愤,希望后人能够完成他的遗愿。

13、四年牛马走风尘,浩劫茫茫剩此身。

14、“自秦政变法而败亡,后世人君遂以守法为心传。自商鞅、王安石变法而诛绝,后世人臣遂以守法取容悦。今各国一变再变而蒸蒸日上,独中土以守法为兢,即败亡灭绝而不悔!天耶?人耶?恶得知其故耶?”

15、精装版:原价:128/套,上下册;

16、无奈,自从东西九,拖着一条花白辫子的李中堂一口气周游了欧美列国。本来有这九奇遇,他可以此生无憾矣。可是他又写诗发着牢骚:“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在德国,东西两位“俾斯麦”聚首,东方的问西方的:“为大臣者,欲为国家有所尽力。而满廷意见,与己不合,群掣其肘,于此而欲行厥志,其道何由?”西方的得意地回答:铁血政治。前提是皇帝要有权才行。

17、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德国海军大臣柯纳德称其为“东方俾斯麦”,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死后追赠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文忠。著作收于《李文忠公全集》。

18、的确,千百年来,似乎唯独曾氏“内圣”与“外王”两全其美,唯独曾氏可以在纷繁错杂,变幻莫测的朝局中永葆周全。然而任公云,“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誉满天下的曾国藩固然令人向往,但谤满天下李鸿章同样耐人寻味,甚至我们可以说,我们可能更需要后者这样的人。

19、驱车出合肥城区,向东行驶不久,就到了东乡大兴集。在合肥钢厂的围墙边,朋友叫开了关闭着的铁门,带我走进一个荒芜的院落。没有料到,在高大的烟囱和轧钢车间厂房旁,就是我想探访的李鸿章墓地。

20、蹉跎往事付东流,弹指光阴二十秋。

五、评李鸿章的诗

1、也就是说:(1)“秋风宝剑孤臣泪”并非李鸿章所作绝命诗,而是一首针对李鸿章之死的挽歌;(2)它的作者,很有可能是盛宣怀圈子里那些李鸿章的“海上官商寅友”,也就是可以读到李鸿章致盛宣怀临终遗书之人。

2、第李鸿章与郭子仪。李鸿章中兴朝政、平定祸乱的功劳,和郭子仪相像,而且他们所享有的福气和运气也不相上下。然而郭子仪在平定祸乱之外,就再没有做过其他更有影响的事,但戎马生涯对于李鸿章来说,却不过是他终身事业当中的一部分而已。假如让他们俩的位置互换一下的话,郭子仪未必会比李鸿章做得更好。

3、1870年,凭着淮系集团的支持,李鸿章当上了清廷有实权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他在这个位子上一坐就是二十五年。在此期间,他显露出与大清国绝大多数官员的不同之处:他把“学西方”作为救国急务,自觉地继承和发展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的思想,提出了“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洋务自强运动。应该说,“和戎”为的是创造一个有利于改革和建设的国际环境,而根本的出发点是变法图存。李鸿章曾在与朋友的书信中言道:

4、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本名章桐,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谥文忠。作为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李鸿章传世诗作不多。

5、江山如此一登楼,万象无声铁笛幽。

6、正文就不再写啦,直接上译文了(自己翻译的,欢迎纠正哦)车马劳累不堪,却还不能离鞍,事到临头才知道一死难求(事:签订不平等条约),感叹国家三百年来发展滞缓,远在千里之外哀悼民生凋敝。秋风萧瑟,吹拂过宝剑和我满脸浊泪的脸庞,抬头远眺,落日的余晖洒在大将坛的旌旗上,昏黄的光刺的我目眩心闷……诸位啊!如今洋人的侵略还未停止,你们千万不能等闲视之啊!

7、梁启超在其皇皇大作《李鸿章传》中写道:“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

8、回首山河非,只有夕陽好。哀哀浩劫,歸遼神鶴竟何之?

9、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

10、明眸桂女夜读诗,一曲读罢河星稀。

11、秋风宝剑孤臣泪,秋风和宝剑(比喻战争),孤独的大臣(指自己)的眼泪

12、这是李鸿章的一首临终诗。全诗如下: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13、与汝归耕定何处?牧童牛背互吟讴。

14、这首诗总结的,与其一生极为相符

15、三开间的享堂正门,只有柱子和山墙,南北侧既无墙垣,更无门窗,一片凄凉的景象。享堂所在的四合院,正房和东西厢房,因为前些年做过钢厂幼儿园,侥幸地保留下建筑的基本轮廓。享堂院子里,栽有两株广玉兰。广玉兰是南方树种,在安徽本不多见。但在1884年中法战争之后,慈禧太后向淮军参战有功大员赏赐了一批广玉兰,受赏者又把树木送回老家栽种,使得合肥一带保存了好些百余年树龄的广玉兰。眼前的广玉兰,一株略小,是后来补种的;另一株长得高大参天,正是当年御赐的原物。院子里,荒芜的杂草中,横卧着两块截断的李鸿章的神道碑。

16、不堪离思天边月,更触豪情塞上秋。

17、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

18、《入都》是清朝大臣李鸿章的组诗作品,共十首,是作者奉父命入京应试时所作的借以立志抒怀的作品,充分显示了作者的胸魄气略。其中一首是:

19、临事方知一死难:事到眼前才知道免不了一死。

20、有人说李鸿章好,有人说他坏,大家对他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不可否认的事,李鸿章是忠臣,如果没有李鸿章或许晚清早就沦陷,而不是摇摇欲坠。所以评价一个人,还是需要全面地看待。

上一篇:上一篇:李鸿章诗句【精选100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