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教学设计【精选100句】

个性网名 文案短句 更新时间:2022-10-16 12:50:08

一、爱莲说教学设计

1、师: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花的特点以及生长环境等都可以象征君子的品质。那么,周敦颐笔下描写的莲,又具有君子的哪些高尚的品质和精神呢?大家自主思考后可小组内互相交流。

2、既然标题是“爱莲说”,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篇幅写到“菊”和“牡丹”?它对写莲有何作用呢?

3、本文借赞美莲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既是作者的自况,也是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批评,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4、(3)诵读要有感情(4)注意句子的停顿(5)变化语调

5、指导学生朗读第二段,让学生注意

6、b、后三句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

7、SUMMEROF2021

8、实际上,生活中很多人意志都不够坚定,常常因为别人的想法而改变自身,这就达不到我们所说的莲之“香远益清”的目的了。所以怎样选择朋友也很重要。清末名人曾国藩说过:“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我认为,可以选择的朋友有很多种,正直善良的朋友会把你从黑暗的深渊中拉回来,努力上进的朋友会提醒你不要堕落,知心诚实的朋友会和你祸福与共„„试看如今的社会,有多少人被所谓的朋友拉进传销队伍里,有多少人被所谓的朋友害得一无所有,又有多少人因所谓的朋友一毁清誉?所以当我们不能养成似莲的品格时,我们可以通过慎重选择朋友来塑造自身的品格。

9、文章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衬托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之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谓高明之极。

10、教师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是将来自外部的教育理论与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内在教学理论相互转化的过程,可以为新教师和在职教师的教学提供比较丰富的实际情境,有利于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教学案例与其它的教学作品有区别性。

12、导入语:同学们喜欢花草吗?你喜欢哪一种花草?请说出理由。

13、归纳主题: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的高尚品格,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逐富贵的世风。

14、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看法和

15、第二个教学板块:助读,明君子之德

16、教师要写自己认为有重要意义的教学经历或教学故事,即要有选择性,典型性,不要事无巨细都罗列进去,要围绕中心问题进行选择。并不是说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要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17、从中我们懂得了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纯真的品格写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莲花抒情言志的写法此外,这篇文章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陈述、疑问、感叹句式的变化,记叙、议论、抒情的有机结合,文字的洗练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们借鉴学法上:应注意多读及朗读的方法

18、自由朗读课文后尝试断句;然后和大屏幕的断句核对,看看自己的断句是否正确;后请一名学生总结停顿小技巧

19、分析“菊”的衬托作用

20、(设计意图:通过分析、讨论,引导学生明确作者人生态度。)

二、爱莲说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

1、濯(zhuó):洗涤。

2、4、体会本文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4、粗读课文,请以“文章写了、三种植物,重点写了,表达了”的形式概括文章内容。

5、指导诵读第二段。“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要读出肯定语气,且后一分句应重一些。“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分别读出惋惜、遗憾与轻蔑之情。

6、fányūliánxièzhuóxiǎn

7、大家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就字词解释,或句子翻译提出疑问,可以让学生互相解答,也可以教师点拨)

8、出示“知识卡片”:“说”是古代议论文的一种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叙来论述道理。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9、(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0、师(出示大屏幕):请同学们读一下这个表格的内容。

11、(2)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写菊、写牡丹的目的是什么?

12、明确(大屏幕出示):“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可以记叙事物,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议论,但都是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

13、或相似点的事物上,这就是托物言志,

14、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道理,也可以通过叙事、写人、咏物来论说道理。

15、“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教学文言文尤应重视朗读吟诵,只有通过美读,才能“因声求气”,让学生体会到古文之美,才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古文之乐趣。

1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是什么句式?陈述句在朗读时应读平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

17、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在这里指什么?

18、下列句子中的“之”有舒缓语气的作用,注意停顿拖音。

19、请在文中找出两对反义词

20、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齐读第二段,

三、爱莲说设计教学思路

1、莲——洁身自好、不慕荣利、清白正直——爱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体态香气

3、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池中建“赏莲池”,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借花述志,写下《爱莲说》。

4、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5、在准备《爱莲说》的过程中,广泛的接触了《爱莲说》一课的课例、教案、课堂实录、课件等,周敦颐的《爱莲说》是古代高洁之士的经典之作,笔墨凝练生动,寥寥百余字,将菊花、牡丹和莲花相对比,突出了莲花的高洁的特点,表达了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心理,追求洁身自好的高洁情操。基于此我对此文设计了引莲、读莲、赏莲、咏莲、议莲五个部分。

6、屏幕出示:颐(yú)蕃(fán)淤(yū)濯(zhuó)涟(lián)蔓(màn)亵(xiâ)逸(yì)鲜(xiǎn)噫(yī)

7、而莲,作者则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对莲的什么情感?(赞美)

8、(这一教学板块,主要采用“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衬托手法的运用,理解作者的人生志向和态度。)

9、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

10、熟练背诵并默写课文

11、2)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的理解确实深刻了,那大家看看同样是衬托,角度有什么不同?

12、而且,文章以一个“爱”字贯通全文,使得文章结构严谨。

1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出于淤泥,却是冰肌玉骨,洁白无瑕,被清水洗濯,天真自然,并不妖冶艳媚的形象。

14、(1)本文是写莲花的,可是作者却在文中不惜笔墨的写了菊花和牡丹,以及喜爱这两种花的人,这样写有何用意?

15、哪位同学能起来说说“托物言志”的

16、(过渡)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通常是把“梅、兰、竹、菊”称为“花中四君子”,因为它们的花朵色淡香清,且多生于幽僻之处,因此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但是,自从周敦颐的《爱莲说》问世,人们心目中的花中君子便变成了莲。大家知道是为什么吗?

17、你发现停顿的规律了吗?

18、教师点拨,字字句句落到实处。

19、明确:“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说”这种文体可以灵活地运用说明、记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偏重于议论那么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呢?可以理解为“谈谈爱莲花的道理”或“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他爱莲花有什么道理呢?大家在学习课文中一定要开动小脑筋

20、(1)找出不会翻译的字词,学生交流。

四、爱莲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1、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读出正气读出志趣。

2、■“出淤泥而不染”,重读“不染”

3、今天,我们的讨论就到这里。我相信,今天的这堂延伸课大家一定从中获得了崭新的阅读感悟,体会到了更多的阅读乐趣。请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中也像今天这样尝试用新的眼光,新的思维去感悟文章,你将大有收获。

4、(1)学生自主赏析语句,交流结果,相互点评

5、周敦颐为什么如此爱莲,你从他的文本中找到答案了吗?请用文中语句回答明确:“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漬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和“花之君子者也”。(学生黑板板书)

6、(2)教师总结,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7、“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是什么句式?陈述句在朗读时应读平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

8、“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人。同学们能否调动你们的积累,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关于“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呢?

9、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诗人大多喜欢牡丹,我则唯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的越远,就越清芬;它笔直洁净的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10、小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是仁、义、智、勇诸种德行兼备的人。

11、同学们,周敦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12、■“香远益清”,重读“益清”

13、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自主学习文言词句,疏通文意。

14、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我则惟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15、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杜甫)

16、(一读,正字音,明句读)

17、小结:因为菊的品性和陶渊明的人格相似,所以,人们把菊比喻为“隐逸者”。

18、本文作者托物言志着重刻画了莲花的精神气质,而当代散文家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也是写荷花的名篇。(课件演示第四段)比较阅读: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节选•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19、感知形象提升审美巧在一个“问”字

20、a、文中有一个叹词“噫”,朗读时声音应该延长。

五、爱莲说的教学目标设计

1、“君子义以为上”(《论语·阳货》)——君子重义

2、活动一读好“爱莲”文章

3、哪位同学能翻译一下第一句话?

4、请在文中找出一个一词多义字

5、艺术特点: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

6、在指导翻译时,还是以本句为例进行翻译方法的指导。在学生翻译了改句之后,结合本句强调在翻译时要抓重点字词及语言的整合。

7、师总结: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描写莲花的。他把莲花比做君子,赋予了莲高洁、质朴(洁身自好)、品行端正(正直、通情达理)、美名远扬、端庄令人敬重(仪态庄重)等品格。

8、莲,又名荷花,芙蓉,菡萏。她,美丽可目,清香可鼻,莲藕可食,莲子可药,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同学们,你能说出哪些有关“莲”的诗句吗?请同学们搜索一下记忆中有关描写莲花的古诗文句,并朗读给全班同学听。

9、其次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隐逸者,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完全赞赏,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惋惜。

10、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1、学生活动三——品析章法

12、下面,同学们能不能运用你的表情,再读一遍?(脸上带着喜爱的表情,再来读读看!)

13、“菊”和“牡丹”衬托的作用

14、《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但是,对于现代中学生来说,文言文就是“天书”,许多学生望而生畏。,这堂课我注重了读,读贯穿教学始终。读准字音,读懂文意,读出味道,读出韵律,这几个环节让学生逐步进入文本,深入理解文本,多种形式的读让课堂有了生气,书声朗朗的课堂让孩子们沉浸其中,课堂气氛活跃,特别是课堂结束时全体同学起立齐诵《爱莲说》,将这节课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15、■“晋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这两个“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16、小组讨论后,成果展示。

17、老师强调:蕃鲜(为什么读三声?我们平时遇到过哪个词“鲜”读三声?鲜为人知/寡廉鲜耻)蔓(多音字)

18、开头写菊花和牡丹的作用?

19、重点字词(词性活用、古今异词)

20、教学也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有些目标没有达成,例如译读环节有些实词没有落实到位;学生对主旨的探究过程给的时间较少,教师解读的较多。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