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寄托情思的现代诗句【精选100句】

个性网名 文案短句 更新时间:2023-04-21 11:07:33

一、借雨寄托思念的古文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2、例如: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

3、C.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作者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如隔世的感慨。

4、汉时,北方匈奴贵族经常骚扰边境。一次汉武帝要为大将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辞谢道:“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后以喻为忧国忘家。杜甫《奉和严中臣西城晚眺十韵》:“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

5、海量教学资源,免费领取

6、②乡思乡愁。例如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8、典出《邯郸书目》,比喻深含的意思(多含褒义)。

9、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0、①关塞山河。关,关隘要塞;山,山河。例如高适《塞上听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回答本题要注意把握诗歌前三联描写的具体内容。前三联写了雨过天晴之后诗人前往苏家途中看到的景色:首联,写雨过天晴,路上尘土涤净;颔联,写逐渐散去的紫烟依然笼罩皇宫,雨过日丽;颈联,写红花沾雨、绿柳轻拂马匹。对其进行概括即可。

12、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黄山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3、☞寒假预习|2020年春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汇总(全)

14、向秀《思旧赋并序》:余与嵇康、吕安居至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渊,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音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思念远方朋友的古诗: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夜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

15、典出《史记高祖本纪》,指才智突出的人物。

16、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借助于猿啼表达伤感的情绪。

17、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18、鸡的肋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比喻没有多大价值,没有多大意思的事情。

19、作恩爱夫妻的比喻。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

20、“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释义: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二、雨寄托情思的现代诗句

1、高考小说阅读人物形象(物象)作用专题

2、泫丛珠缔叶,起溜镜图波。

3、现代原创:楼上即可。自创:久思不得引用: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别后难相逢)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许久不见)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安慰相思之苦)暂时只想到这些,看有没有合适的。也可以把具体情况说一说,更有针对性。

4、把握景物形象的色彩。考生可从景物形象的色彩的角度感受景物形象的内涵以及作者的情感。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晚来风急”“满地黄花”“细雨”“黄昏”等景物形象全是冷色调,给人一种凄清、悲苦、孤零零的感觉。

5、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落花”“流水”一去不返,常引起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把水与时间的流逝结合起来,由落花而感叹人生的无常,多用在惜春词中。惜春词多是一曲曲飘逸着缕缕幽怨的生命悲歌,写作者从暮春时节残红飘零的景象中感悟到人生苦短,韶华易逝,青春难再。例如刘希夷《代悲白头翁》“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

7、古代,剑约三尺长,故用为剑的代称。《汉书·高帝纪下》:“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又因古代把法律刻在三尺长的竹筒或木板上,故又作法律的代称,也叫“三尺法”。《汉书·杜周传》:“三尺安出哉?”

8、《潼关》中谭嗣同以大气浩然之笔抒发冲决一切人生羁绊的豪迈情怀的诗句是: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9、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北京卷)

10、☞寒假预习|2020年春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汇总(全)

11、古时合浦地主盛产珍珠,但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去了。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长侍十韵》:“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

12、传说古渤海东面有五座大山随海波漂流,上帝叫十五只大鳌顶住,山才固定不动。友伯国有一巨人举起脚来跨出没几步,就到了五座山的地方,他一下钓去六只鳌,因此,有两座山就沉入海底了。后以喻豪迈的举止或远大的抱负。李白《赠薛校书》:“未夸观海作,空郁钓鳌心。”

1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14、☞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的常考题+答题模板,建议提前掌握!

1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16、②“青山”是故乡的象征,故乡山脉的轮廓是游子心中清晰的印痕。

17、释义:丝丝细雨,淋不湿我的衣衫,它飘洒在艳丽的杏花上,使花儿更加灿烂。阵阵微风,吹着我的脸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动着嫩绿细长的柳条,格外轻飏。

18、C.予观夫巴陵胜状胜状:胜景、美景

19、“一年一度春草绿”,草随时序而变化,易触动久别的忧思;在空间的分布上,碧草连天,易将人的思绪引向远方,遥无涯际。例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20、螟蛉《诗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赢负之。”蜾赢(一种蜂)捕螟蛉为食,并以产卵管刺入螟蛉体内,注射蜂毒使其麻痹,然后负之置于蜂巢内,作蜾赢幼虫的食料。古人错以为蜾赢养螟蛉为子,因把作为螟蛉养子的代称。

三、借雨寄相思的诗句

1、这几句从人到月,从今到古,寓哲理于抒情之中,表现了洒脱、旷达和无奈的复杂情感。

2、☞2020春学期丨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补充习题》答案

3、典出《荀子·非相》,原指道德学问能传于后世的人。今指能得到祖先或师长精神或技艺的人。

4、(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经过分析不难看出,该诗颈联使用了对仗、比拟和通感等修辞手法,考生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即可。

5、典出《世说新语·容止》,比喻代人写文章。

6、北京历年高考语文真题:

7、雨是自然的精灵,古诗词中有很多写雨的诗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人借“夜雨”流露出凄凉、孤独之感;“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诗人借“风吹雨”抒发了忧国忧民、壮志难酬的感慨。

8、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9、典出《庄子秋水篇》,原指深于道术的人,后特指精通某种学问、某项技术的专家。

10、典出《庄子·徐无鬼》,指请人修改自己的作品,也作“斧正”。

11、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2、动动手指点“在看”,简单一点大家看!

13、(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对比、双关、夸张、对偶、设问、反问等。

14、D.宴酣之乐酣:尽兴地喝酒

15、典出《宋史傅尧俞传》,比喻令人难以揣测的深远用心。

16、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7、在长安,有一个孤独幽栖的人,他居处华贵,但内心却感到空虚和寂寞。

18、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

19、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

20、《〈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与思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示在生活中,我们要向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四、借雨寄托情感的诗句

1、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2、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如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3、②孤独无依,孤苦无告。例如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4、暌隔庭闱,瞬已经月,孺慕之情,与日俱增。解释:暌隔:分离。庭闱:指父母所居之处。经月:一个月。孺慕:指思念之切,如同孺子思念父母一样。

5、鸡肋鸡的肋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比喻没有多大价值,没有多大意思的事情(见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6、典出《尧山堂外纪》(明蒋一葵撰),比喻书画或文章不像样子。

7、典出《宋史·贾黄中传》,敬辞,比喻著作多,堆起来等于该人的身高。

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柏生长环境恶劣,但它经寒不衰、枝干坚劲,具有一种凛然正气。在文人笔下,松柏是坚贞、孤直和高洁的象征,古人常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9、典出《后汉书徐稚传》,原指礼遇贤者,现一般指接待贵客,也借指住宿。

10、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11、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试举例分析。

12、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泪弹不尽当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泪痕红悒鲛绡透。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1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4、《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如李清照:“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15、"想"是“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盛情回报;

16、没有描写雨天读书的诗句,但有描写雨的诗句:

17、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楚子问鼎,有凯觎周室之意。后遂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

18、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9、“无私奉献精神”是时代永恒的主旋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是奉献;“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更是奉献。

20、(2015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五、借雨寄托思念的诗句

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3、基本的古诗词题材与鉴赏训练

4、②时光流逝。例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5、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如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6、识记描写景物形象特点的常用术语。如孤寂冷清、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闲适、生机勃勃、肃杀荒凉、瑰丽雄壮、虚幻缥缈、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7、A.环滁皆山也环:环绕

8、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9、☞七上|☞八上|☞九上

10、典出《五灯会元》,比喻众人的口头称颂。

11、典出《史记·高祖本纪》,指才智突出的人物。

12、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13、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14、注释: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鳜鱼:俗称“花鱼”、“桂鱼”。扁平、口大、鳞细、黄绿色,味道鲜美。箬笠:用竹篾、箬叶编的斗笠。蓑衣:用草或棕麻编织的雨衣。

15、B.“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感情的激荡。

16、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17、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这类诗成就高明的是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等。抒发的情感主要有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表现戍边将士生活的艰辛,对战争的厌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18、(4)从语段和语段中可以看出,范仲淹是怎样看待为官之道的?他又是怎样做的?

19、(3)语段中“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有何作用?

20、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